Sunday, June 25, 2023

手記__人性法則

The Laws of Human Nature -- by Robert Greene.

 

這是一本2018年出版的“自我幫助”書籍。這本書是《權力的48條法則》的後續。

格林(Greene) 探索人類行為背後的動機和驅動力。他利用歷史、哲學和心理學的例子來闡述他的觀點。

本書分為18條法則,每條法則都是一篇關於人性不同方面的短文。

 

這些法則不應按字面意思理解。它們只是對人性的觀察,可以為我們帶來好處。

通過了解這些法則,我們可以更加了解自己和他人的行為。

這些知識可以幫助我們做出更好的決策、影響他人並實現我們的目標。

 

1

非理性法則

我們並不像我們想像中的那樣理性。情緒常常影響我們的判斷,根據感覺而不是邏輯做出決定。

2

自戀法則

我們都有自戀傾向。希望受到欽佩和尊重,並且常常認為自己比別人更好。

3

角色扮演法則

我們都戴著面具。以自認最有吸引力的方式向世界展示自己,但這往往不是我們真正的樣子。

4

強迫行為法則

我們都是習慣的生物。重遍反覆地以同樣的方式做事,即使這不是最好的方式。

5

貪婪法則

我們都羨慕別人。想要他們所擁有的,無論是財產、地位還是人際關係。

6

短視法則

我們都是短視的。專注於眼前的滿足,而不考慮行為的長期後果。

7

防禦法則

我們都需要保護自己。當受到攻擊時,我們會猛烈攻擊或撤退。

8

投影定律

我們由別人看到自己的缺點。將自己的不安全感投射到他人身上,並認為他們是問題所在。

9

互惠法則

我們都因互惠而受到激勵。希望給予和接受,及感到有義務回報那些幫助過我們的人。

10

逆轉法則

事情總是會改變。居上者必落,久下者必升。

11

不確定性法則

世界是一個混亂的地方。永遠無法確定接下來會發生什麼。

12

衝突法則

衝突是不可避免的。重要的是如何處理衝突。

13

控制法則

我們都想掌控自己的命運,成為自己命運的主人。

14

權力法則

權力是最終的貨幣。它使我們能夠控制他人和自己的生活。

15

魅力法則

魅力是吸引和影響他人的能力。它是一個強大的工具,用來行善或作惡。

16

侵略法則

看哪!背後的敵意。表面上,人們似乎友好而文明。但在面具之下,每個人都有攻擊性的一面。

17

狼群法則

我們是社會生物。我們需要屬於一個群體,也需要被別人接受。

18

個性法則

我們都是獨一無二的。有自己的優點和缺點,喜好和厭惡。

 

 

《權力的48條法則》

 

這是一本非小說類書籍,將三千年的權力歷史提煉成48條基本法則。

這本書借鑒了馬基雅維利、孫子和卡爾·馮·克勞塞維茨的哲學,也藉鑑了從亨利·基辛格到 P.T.巴納姆.

 

本書分為48章,每一章討論權力法則之一。

這些法則往往是憤世嫉俗和無情的,但它們也富有洞察力和發人深省。

這是一本頗具爭議的書,有些人批評它過於馬基雅維利主義。

然而,這本書也因其對權力本質的洞察以及對如何實現權力的實用建議而受到讚揚。

 

該法則分為六部分:

自我保護法則

教導如何保護自己免受傷害,並避免成為權力的受害者。

權力法則

教導如何獲取和維持權力,以及如何有效地使用權力。

影響力法則

教導如何讓別人做你想做的事,以及如何操縱他們對你有利。

欺騙法則

教導如何使用欺騙和詭計來獲得權力,以及如何保護自己不被欺騙。

生存法則

教導如何在權力和衝突的世界中生存,以及如何避免成為比你更強大的人的受害者。

掌控法則

教導如何掌控自己和他人,以及如何成為一個真正強大的人。

 

總是說少於必要的話。        Always say less than necessary.

避免不愉快和不幸的事情。    Avoid the unhappy and unlucky.

忠誠於您自己的方式。        Be royal in your own fashion.

集中你的力量。              Concentrate your forces.

徹底粉碎你的敵人。          Crush your enemy totally.

營造神秘氣氛。              Cultivate an air of mystery.

鄙視免費的午餐。            Despise the free lunch.

以示弱的方式解除對手的武裝。Disarm your opponent with a show of weakness.

不要害怕顯得軟弱。          Don't be afraid to seem weak.

不要建造堡壘來保護自己。    Don't build fortresses to protect yourself.

不要指望朋友給你權力。      Don't count on friends in power.

不要超越目標;勝利後,學會止步。Don't go past the mark you aimed for; in victory, learn when to stop.

不要亮出所有底牌。          Don't reveal all your cards at once.

不要太信任朋友,要會利用敵人。  Don't put too much trust in friends, learn how to use enemies.

大膽採取行動。              Enter action with boldness.

擴大你的權力基礎。          Expand your power base.

奉承強者,追隨強者。        Flatter and follow the powerful.

讓別人為你做工作,但總歸功自己。  Get others to do the work for you, but always take the credit.

隱藏你的意圖。              Hide your intentions.

識別敵人並將他們變成朋友。  Identify your enemies and turn them into friends.

讓人們依賴你。              Keep people dependent on you.

學會讓人們失去平衡。        Learn to keep people off-balance.

讓你的成就看起來毫不費力。  Make your accomplishments seem effortless.

讓他人來找你,必要時使用誘餌。   Make others come to youuse bait if necessary.

永遠不要功勞蓋過主人。      Never outshine the master.

永遠不要置於必須競爭的境地。Never put yourself in a position where you must compete.

沒有絕對的朋友,或敵人。    No one is your friendor enemy.

提供權力的滋味。            Offer a taste of power.

用人們的信仰需求來創造狂熱的追隨者。 Play on people's need to believe to create a cultlike following.

假裝自己很傻。              Pretend to be stupid.

將地毯從下面拉出來。        Pull the rug out from under them.

慢慢小心地揭露你的計劃。    Reveal your plans slowly and carefully.

必要時撤退。                Retreat when you must.

看似軟弱可以讓你變得堅強。  Seeming weak can make you strong.

權力,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聲譽,以生命來捍衛它。 So much depends on reputationguard it with your life.

攻擊牧羊人,羊就會四散。    Strike the shepherd and the sheep will scatter.

攪動水以捕魚。              Stir up waters to catch fish.

讓誘餌變甜。                Sweeten the bait.

假想.你明天就會死去;而計劃.好像永遠活著一樣。

    Think as if you were going to die tomorrow; plan as if you were going to live forever.

利用缺席來增加尊重和榮譽。  Use absence to increase respect and honor.

使用胡蘿蔔和大棒。          Use the carrot and the stick.

利用驚喜來發揮你的優勢。    Use surprise to your advantage.

當軟弱時,要顯得堅強。      When you are weak, seem strong.

當力強時,卻顯得軟弱。      When you are strong, seem weak.

 

最終,無論您是否同意 48 條權力法則,它們都是對權力本質的迷人且發人深省的探索。

如果您有興趣了解更多有關電源的信息,我建議您閱讀這本書。


Friday, June 16, 2023

簡表.四朝高僧傳

-- 慧皎, 道宣, 赞宁, 如惺

 

高僧傳》      67~519  Y=453  N=244

高僧傳》     500~645  Y=144  N=331

高僧傳》     667~987  Y=320  N=532

高僧傳》8  

補續高僧傳 ???~       Y=     N=561

《神僧傳》《指月錄》《高僧傳》卷五

 

高僧傳》共有十四卷,釋慧皎

    所載時間起自東漢永平十年(西元六七年)到梁天監十八年(西元五一九年),前後四百五十三年。

    正傳為二百五十七人,附見二百四十四人。

    全書按照所錄僧人突出的品行業績分為十科。

 

高僧傳》也被稱作《高僧傳》。

    記錄梁初至中唐佛教的史料。計三十卷,唐道宣撰。

    道宣認為慧皎《高僧傳》中記載梁代的高僧過少,而需要作補輯的工作,

    於是經過相當時期的收集資料,寫成《續高僧傳》三十卷。

    內容從梁代初葉開始,到唐貞觀十九年(645)止,一百四十四年的期間,

    共寫正傳三百三十一人,附見一百六十人,即於貞觀十九年完成。

    在成書後二十年間,陸續有所增補,又成後集《續高僧傳》編入《續高僧傳》。

 

高僧傳》釋贊寧

    起於唐高宗(公元六六七年),終於宋太宗(公元九八七年),前後凡三百二十年,

    所錄僧人正傳五百三十二人,附見一百二十五人,其中十之八、九為唐僧,餘則五代和北宋之僧人。

    從傳中所收錄的僧數和內容看,此書之特色在「習禪」和「感通」二科,

    其中「習禪」為六卷,對於人們研究唐、宋禪學具有重要的史料價值;

    其次「感通」,如果從純學術研究的角度說,則有如某些學者所指出的「所記神異感通事跡過多」,

    但若從護法弘教方面立論,則自有其宗教之價值。

 

續高僧傳明吳門華山寺沙門明河

 

神僧傳》明成祖朱棣撰佛教典籍,共九卷。

    以古代民間各方神僧流傳事跡採輯成書,

    共著錄自后漢起至元初止二百零八人,后漢、吳、元佔的人數最少,

    唐人最多,幾達全書之半。

 

神仙傳》晉葛洪撰。

    所錄凡八十四人。劉向所撰又七十一人。

 

列仙傳》作者不可考,且名劉向。

 

 

《梁高僧傳

譯經。義解。神異。習禪。明律。亡身。誦經。興福。經師。唱導。

  35   110    20    21    13    11    21    14    11    10

《唐高僧傳》

譯經。義解。感通。習禪。明律。身。讀誦。興福。護法聲德

  15   161   118    95    36    12    14    12    18    12

《宋高僧傳》

譯經義解感通習禪明律遺身讀誦興福護法聲德

  32    72    89   102    58    22    42    50    18    45

明高僧傳》《補續

譯經義解感通習禪明律遺身贊誦興福護法聲德

  12   102    34   242    10    13    21    13    15    99

 

《神僧傳》

《指月錄》

 

《梁高僧傳

譯經

義解

義解

神異

習禪

明律

攝摩騰一
竺法蘭二
安清(世高)
支樓迦讖四
曇柯迦羅五
康僧會六
維祇難七
竺曇摩羅剎
帛遠九
帛尸梨密十
僧伽跋澄
曇摩難提
僧伽提婆
竺佛念十四
曇摩耶舍

 

鳩摩羅什
弗若多羅二
曇摩流支
卑摩羅叉四
佛陀耶舍五
佛馱跋陀羅
曇無讖

 

釋法顯
釋曇無竭
佛馱什三
浮陀跋摩四
釋智嚴五
釋寶雲六
求那跋摩七
僧伽跋摩八
曇摩密多九
釋智猛十
畺良耶舍
求那跋陀羅
求那毘地

朱士行
支孝龍二
康僧淵三
竺法雅四
康法朗
竺法乘六
竺潛深七
支道林八
于法蘭九
于法開十
于道邃十一
竺法崇十二
竺法義十三
竺僧度十四

 

釋道安一
釋法和二
竺僧朗
竺法汰四
釋僧先五
竺僧輔六
竺僧敷七
釋曇翼八
釋法遇九
釋曇徽十
釋道立十一
釋曇戒十二
竺法曠十三
釋道壹十四
釋慧虔十五

 

釋慧遠
釋慧持二
釋慧永三
釋僧濟四
釋法安五
釋曇邕六
釋道祖七
釋僧八
釋道融九
釋曇影十
釋僧叡十一
釋道恒十二
釋僧肇

 

竺道生一
釋慧叡二
釋慧嚴三
釋慧觀四
釋慧義五
釋道淵六
釋僧弼七

釋慧靜八
釋僧苞九
釋僧詮十
釋曇鑒十一
釋慧安十二
釋曇無成十三
釋僧含十四
釋僧徹十五
釋曇諦十六
釋僧導十七
釋道汪十八
釋慧靜十九
釋法愍二十
釋道亮二十一
釋梵敏二十二
釋道溫二十三
釋曇斌二十四
釋慧亮二十五
釋僧鏡二十六
釋僧瑾二十七
釋道猛二十八
釋超進二十九
釋法珍三十
釋道猷三十一
釋慧通

 

釋僧淵一
釋曇度二
釋道慧三
釋僧鍾四
釋道盛五
釋弘充六
釋智林七
釋法瑗八
釋玄暢九
釋僧遠十
釋僧慧十一
釋僧柔十二
釋慧基十三
釋慧次十四
釋慧隆十五
釋僧宗十六
釋法安十七
釋僧印十八
釋法度十九
釋智秀二十
釋慧球二十一
釋僧盛二十二
釋智順二十三
釋寶亮二十四
釋法通二十五
釋慧集二十六
釋曇斐二十七

竺佛圖澄
單道開二
竺佛調三
耆域四

 

揵陀勒一
訶羅竭二
竺法慧三
安慧則四
涉公五
釋曇霍六
史宗七
杯度八
釋曇始九
釋法朗
邵碩十一
釋慧安十二
釋法匱十三
釋僧慧十四
釋慧通十五
釋保誌

竺僧顯一
帛僧光二
竺曇猷三
釋慧嵬四
釋賢護五
釋支曇蘭六
釋法緒七
釋玄高八
釋僧周九
釋慧通十
釋淨度十一
釋僧從十二
釋法成十三
釋慧覽十四
釋法期十五
釋道法十六
釋普恒十七
釋法晤十九
釋僧審十八
釋曇超二十
釋慧明

釋慧猷一
釋僧業二
釋慧詢三
釋僧璩四
釋道儼五
釋僧隱六
釋道房七
釋道營八
釋志道九
釋法頴十
釋法琳十一
釋智稱十二
釋僧祐

亡身

 

誦經

興福

經師

唱導

釋僧群一
釋曇稱二
釋法進三
釋僧富四
釋法羽五
釋慧紹六
釋僧瑜七
釋慧益八
釋僧慶九
釋法光十
釋曇弘十一

 

釋曇邃一
釋法相二
竺法純三
釋僧生四
釋法宗五
釋道冏六
釋慧慶七
釋普明八
釋法莊九
釋慧果十
釋法恭十一
釋僧覆十二
釋慧進十三
釋弘明
釋慧豫
釋道嵩十六
釋超辯十七
釋法慧十八
釋僧侯十九
釋慧彌二十
釋道琳二十一

釋慧達一
釋慧元二
釋慧力三
釋慧受四
釋僧慧五
釋曇翼六
釋僧洪七
釋僧亮八
釋法意九
釋慧敬十
釋法獻十一
釋法獻十二
釋僧護十三
釋法悅十四

帛法橋一
支曇籥二
釋法平三
釋僧饒四
釋道慧五
釋智宗六
釋曇遷七
釋曇智八
釋僧辯九
釋曇憑十
釋慧忍十一

釋道照一
釋曇頴二
釋慧璩三
釋曇宗四
釋曇光五
釋慧芬六
釋道儒七
釋慧重八
釋法願九
釋法鏡十

 

 

 

一為「譯經」,三卷,

    介紹了從東漢至齊代翻譯佛經的僧人三十五人的生平事跡。

    其中多為天竺僧,也有少數西域僧、漢僧。

    讀者能夠從該科中了解到不同時期的譯經情況、譯經種類和譯經風格的變化。

 

二為「義解」,五卷,

    該科有從晉到梁一百一十位學僧的傳記,

    其中多為漢僧,也有少數西域僧或印度僧,如康僧淵、釋曇翼等,

    這部分內容表現了各代學僧的學識、學說、著作,對儒道玄的態度,僧人與上層社會的關係,

    由此亦能了解到佛教教義學在士大夫階層傳播發展和佛教中土化的演進情況。

 

三為「神異」,二卷,

    此科介紹佛僧的神異表現與具有的奇門異術。

  「如慧則之感香,能致痼疾消療;史宗之過漁梁,乃令潛鱗得命。

    白足臨刃不傷,遺法為之更始。保志分身圓戶,帝王以之加信」。

 

四為「習禪」,

    記述了能夠杳寂禪定的僧人二十一人的事跡。

 

五為「明律」,與「習禪」合為一卷,

    列傳的十三位僧人,皆是精於律學,並能夠樹立戒範的。

 

六為「亡身」,

    所記敘的十一位僧人,為供養佛像或為造福業而作燭自焚。

 

七為「誦經」,與「亡身」合為一卷,

    所載二十一位僧人,皆精習《法華》等經,出口能誦。

 

八為「興福」,十四人,

    為想方設法籌款建塔造像者。

 

九為「經師」,

    此科所記皆是善於諷誦佛經、吟詠歌贊、巧於音律的僧人,共為十一人。

 

十為「唱導」,與「興福」、「經師」二科合為一卷。

    所載僧人擅長於宣唱經文,引導懺悔,共為十人。

 

前八科論贊具備,後二科有論無贊。

  一科之「論」,實為這一門類的意義、源流概述與重要的僧人、事象之評論。

  如「義解」科說「義解」的重要性,如果沒有正確的釋義,會言傷其旨,意失其真。

  作者對竺潛、支遁、道安、慧遠等人的義解評價道:

  「使夫慧日餘暉,重光千載之下;香土遺芬,再馥閻浮之地。」

  對於佛教的一些概念、修行方式等在論中也有淺白的闡述,

  如在論中對禪定、唱導、經轉都有清楚的說明。

 

 

 

道安 「撥天見兜率」

 

高僧傳》

譯經篇第一 (變梵成華。通凡入聖。法輪斯轉。諸佛所師)

義解篇第二 (尋文見義。得意忘言。三慧克全。二依當轉)

習禪篇第三 (修至無念。善惡都亡。亡其所亡。常住安樂)

明律篇第四 (嚴而少恩。正而急護。嬰守三業。同彼金湯)

護法篇第五 (家有良吏。守藏何虞。法有名師。外禦其侮)

感通篇第六 (逆於常理。感而遂通。化于世間。觀之難測)

遺身篇第七 (難捨易捐。施中第一。以穢漏體。迴金剛身)

讀誦篇第八 (十種法師。此為高大。染枸櫞花。果時瓤赤)

興福篇第九 (為己為他。福生罪滅。有為之善。其利博哉)

雜科聲德十 (統攝諸科。同歸高尚。唱導之匠。光顯佛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