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子》 https://zh.wikisource.org/wiki/列子
《天瑞》
天瑞 |
【不生者疑獨,不化者往復】【有形者生於無形】【無知而無不知,無能而無不能】 【未嘗生死。出於機、入於機】【善能自宽】【死生不相若】【知死之息】 【損盈成虧,間不可覺】【杞人憂天,壞與不壞】【道可得乎】【宋人學盜】 |
黃帝 |
【夢遊華胥】【列姑神人】【履虛乘風】【人藏於天】【無人射寇】【至信無逆】 【喜怒不中】【重外拙內】【蹈水有道】【痀僂承蜩】【刳心去智,和同於物】 【神巫失走】【莫覺莫悟】【賢而去自賢,安往而不愛】【以柔守剛,以弱保彊】 【守狀以求智】【朝三暮四】【德全木雞】【欲愛無志而弗敢】 |
周穆王 |
【化人之宮】【成子學幻】【神遇爲夢,形接爲事】【日爲國君,夢爲人僕】 【薪者夢鹿】【忘復得乎】【迷罔之疾】【燕哭晉城】 |
仲尼 |
【樂天有憂】【耳視目聽】【西方有聖】【賢不能易】【得意無言】【橫心不知】 【游其至矣】【聖智爲疾。一孔不達】【無由而生。有由而死】【物不至則不反】 【養養之義】【易於內者無難於外】【所鳴皆條】【舜禪天下】【唯默性成】 |
湯問 |
【萬物同異】【愚公移山】【夸父追日】【聖人能通】【恐不可知】【默得性成】 【近者熱而遠者涼】【心專手均】【優謀寡斷】【所志不在聲,內不得於心】 【餘音繞梁,三日不絕】【伯牙鼓琴】【偃師之巧】【善射貫虱】【得手應心】 【孔周三劍】【錕鋙之劍】 |
力命 |
【直推曲任】【德厚命薄】【自然默成】【自厚自薄】【亡信不信】【死生自命】 【行假念死】【子死不憂】 |
楊朱 |
【實僞之辯】【人生奚爲】【賢愚貴賤】【窶損生、殖累身】【夷吾養生】 【禮義之尊】【衛端木叔】【久生奚爲】【一毛輕乎】【戚熙然以至於死】 【將治大者不治細】【名潤枯骨】【全生去物】【野人所安】【守名而累實】 |
說符 |
【持後而處先】【不察存亡而察其所以然】【知賢不自賢】【不恃智巧】 【有道之妻得佚樂】【理無常是,事無常非】【鄰人送妻】【察見淵魚者不祥】 【忠信濟水】【至言去言,至爲無爲】【勝易持難】【黑牛生白犢】【燕戲拘戮】 【天下之馬】【身治而國亂】【免於三怨】【遇盜歡然】【富樂輕人】 【謂食爲盜】【不知則弗死】【歧路亡羊】【狗吠緇衣】【善名利爭】 【有術不能行】【正旦放生】【天爲蚊生人】【乞猶不辱】【枯梧不祥】 【亡鈇抇谷】【意之所屬】【見金不見人】 |
【不生者疑獨,不化者往復】
子列子居鄭圃,四十年人無識者。國君卿大夫示之,猶眾庶也。國不足,將嫁於衛。
弟子曰:先生往無反期,弟子敢有所谒;先生將何以教?先生不聞壶丘子林之言乎?
子列子笑曰:壶子何言哉?雖然,夫子嘗語伯昏瞀人,吾側聞之,試以告女。
其言曰:有生不生,有化不化。
不生者能生生,不化者能化化。
生者不能不生,化者不能不化,故常生常化。
常生常化者,無時不生,無時不化。
陰陽爾,四時爾,不生者疑獨,不化者往復。往復其際不可終,疑獨其道不可窮。
《黃帝書》曰:谷神不死,是謂玄牝。玄牝之門,是謂天地之根。綿綿若存,用之不勤。
故竹物者不生,化物者不化。
自生自化,自形自色,自智自力,自消自息。
謂之生化、形色、智力、消息者,非也。”
【有形者生於無形】
子列子曰:昔者聖人因陰陽以統天地。夫!有形者生於無形,則天地安從生?
故曰:有太易,有太初,有太始,有太素。
太易者,未見氣也:太初者,氣之始也;
太始者,形之始也;太素者,質之始也。
氣形質具而未相離,故曰渾淪。渾淪者,言萬物相渾淪而未相離也。
視之不見,聽之不聞,循之不得,故曰易也。
易無形埒,易變而為一,一變而為七,七變而為九。
九變者,窮也,乃復變而為一。一者,形變之始也。
清輕者上為天,浊重者下為地,衝和氣者為人;故天地含精,萬物化生。
【無知而無不知,無能而無不能】
子列子曰:天地無全功,聖人無全能,萬物無全用。
故天職生覆,地職形載,聖職教化,物職所宜。
然則,
天有所短,地有所長,聖有所否,物有所通。何則?
生覆者不能形載,形載者不能教化,教化者不能違所宜,宜定者不出所位。
故天地之道,非陰則陽;聖人之教,非仁則義;萬物之宜,非柔則剛:
此皆隨所宜而不能出所位者也。
故有生者、有生生者;有形者、有形形者;
有聲者、有聲聲者;有色者、有色色者;有味者、有味味者。
生之所生者死矣,而生生者未嘗終;形之所形者實矣,而形形者未嘗有;
聲之所聲者聞矣,而聲聲者未嘗發;色之所色者彰矣,而色色者未嘗顯;
味之所味者嘗矣,而味味者未嘗呈:皆無為之職也。
能陰能陽,能柔能剛,能短能長,能圓能方,能生能死,能暑能涼,
能浮能沉,能宫能商,能出能沒,能玄能黃,能甘能苦,能膻能香。
無知也、無能也;而無不知也、而無不能也。
【未嘗生死。出於機、入於機】
子列子適衛,食於道,從者見百歲髑髅,攓蓬而指,
顧謂弟子百豐曰:唯予與彼知而未嘗生、未嘗死也。此過養乎?此過歡乎?
種有幾:
若<圭黾>為鹑,得水為畿,得水土之際,則為<圭黾>蠙之衣。
生於陵屯,則為陵舄。陵舄得郁栖,則為乌足。乌足之根為蛴螬,其葉為蝴蝶。
蝴蝶胥也,化而為蟲,生灶下,其狀若脫,其名曰<鸟句>掇,
<鸟句>掇千日化而為鸟,其名曰乾餘骨。乾餘骨之沫為斯彌。斯彌為食醯颐辂。
食醯颐辂生乎食醯黃軦,食醯黃軦生乎九猷。九猷生乎瞀芮,瞀芮生乎腐蠸,
羊肝化為地皋,馬血之為轉鄰也,人血之為野火也。
鹞之為鹯,鹯之為布谷,布谷久復為鹞也。
燕之為蛤也,田鼠之為鹑也,朽瓜之為魚也,老韭之為苋也。
老羭之為猨也,魚卵之為蟲。亶爰之兽,自孕而生,曰類。
河澤之鸟視而生曰。純雌其名大要,純雄其名稚蜂。
思士不妻而感,思女不夫而孕。後稷生乎鉅蹟,伊尹生乎空桑。
厥昭生乎濕,醯鸡生乎酒。羊奚比乎不荀,久竹生青寧,青寧生程,程生馬,馬生人。
人久入於機。萬物皆出於機,皆入於機。
《黃帝書》曰:形動不生形而生影,聲動不生聲而生響,無動不生無而生有。
形,必終者也;天地終乎?與我偕終。終進乎?不知也。
道!終乎本無始,進乎本不久。有生則復於不生,有形則復於無形。
不生者,非本不生者;無形者,非本無形者也。
生者,理之必終者也。
終者不得不終,亦如生者之不得不生。而慾恆其生,畫其終,惑於數也。
精神者,天之分;
骨骸者,地之分。屬天清而散,屬地浊而聚。
精神離形,各歸其真,故謂之鬼。鬼,歸也,歸其真宅。
黃帝曰:精神入其門,骨骸反其根,我尚我存?
人自生至終,大化有四:嬰孩也,少壯也,老耄也,死亡也。
其在嬰孩,氣專誌一,和之至也;物不傷焉,德莫加焉。
其在少壯,則血氣飘溢,慾慮充起,物所攻焉,德故衰焉。
其在老耄,則慾慮柔焉,體將休焉,物莫先焉;雖未及嬰孩之全,方於少壯,間矣。
其在死亡也,則之於息焉,反其極矣。
【善能自宽】
孔子遊於太山,見榮啟期行乎郕之野,鹿裘帶索,鼓琴而歌。
孔子問曰:先生所以樂,何也?
對曰:吾樂甚多!天生萬物,唯人為貴,而吾得為人,是一樂也。
男女之別,男尊女卑,故以男為貴,吾既得為男矣,是二樂也。
人生有不見日月、不免襁褓者,吾既已行年九十矣,是三樂也。
貧者士之常也,死者人之終也,處常得終,當何忧哉?
孔子曰:善乎能自宽者也。
【死生不相若】
林類年且百歲,底春被裘,拾遺穗於故畦,並歌並進。
孔子適衛,望之於野。顧謂弟子曰:彼叟可與言者,試往訊之!
子贡請行,逆之垅端,面之而叹曰:先生曾不悔乎,而行歌拾穗?
林類行不留,歌不辍。子贡叩之,不已,乃仰而應曰:吾何悔邪?
子贡曰:先生!少不勤行,長不競時,老無妻子,死期將至,亦有何樂而拾穗行歌乎?
林類笑曰:吾之所以為樂,人皆有之而反以為忧。
少不勤行,長不競時,故能寿若此。
老無妻子,死期將至,故能樂若此。
子贡曰:寿者人之情,死者人之惡。子以死為樂,何也?
林類曰:死之與生,一往一反。
故死於是者,安知不生於彼?故吾知其不相若矣!
吾又安知"營營而求生"非惑乎?
亦又安知"吾今之死,不愈昔之生"乎?
子贡聞之,不喻其意,還以告夫子。
夫子曰:吾知其可與言,果然!然彼得之而不盡者也。
【知死之息】
子贡倦於學,告仲尼曰:願有所息。
仲尼曰:生無所息。
子贡曰:然則,赐!息無所乎?
仲尼曰:有焉耳,望其壙,皋如也、宰如也、坟如也、鬲如也,則知所息矣!
子贡曰:大哉死乎!君子息焉,小人伏焉!
仲尼曰:赐!汝知之矣!
人胥知生之樂,未知生之苦;
知老之惫,未知老之佚;
知死之惡,未知死之息也。
晏子曰:善哉!古之有死也!仁者息焉,不仁者伏焉。
死也者,德之徼也。古者謂死人為歸人。
夫!言死人為歸人,則生人為行人矣!
行而不知歸,失家者了。一人失家,一世非之;天下失家,莫知非焉?
有人去鄉土、離六親、廢家業、遊於四方而不歸者,何人哉?世必謂之為狂盪之人矣。
又有人鐘贤世,矜巧能,修名譽,誇張於世而不知已者,亦何人哉?世必以為智謀之士。
此二者,胥失者也。而世與一不與一,唯聖人知所與、知所去。
或謂子列子曰:子奚貴虛?
列子曰:虛者無貴也。
子列子曰:非其名也。
莫如靜,莫如虛。靜也虛也,得其居矣;取也與也,失其民矣。
事之破為而後有舞仁義者,弗能復也。
【損盈成虧,間不可覺】
粥熊曰:運轉亡已,天地密移,疇覺之哉?
故物損於彼者盈於此,成於此者虧於彼。
損盈成虧,隨世隨死。往來相接,間不可省,疇覺之哉?
凡一氣不頓進、一形不頓虧;亦不覺其成,亦不覺其虧。
亦如人,自世至老,貌色智態,亡日不異;
皮膚爪發,隨世隨落,非嬰孩時有停而不易也。
間不可覺,俟至後知。
【杞人憂天,壞與不壞】
杞國有人忧天地崩坠,身亡所寄,廢寝食者;
又有忧彼之所忧者,因往曉之。
曰:天!積氣耳!亡處亡氣。若屈伸呼吸,終日在天中行止,奈何忧崩坠乎?
其人曰:天果積氣,日月星宿,不當坠耶?
曉之者曰:日月星宿,亦積氣中之有光燿者;只使坠,亦不能有氣中傷。
其人曰:奈地壞何?
曉者曰:地!積塊耳!充塞四虛,亡處亡塊。若躇步跐蹈,終日在地上行止,奈何忧其壞?
其人捨然大喜,曉之者亦捨然大喜。
長庐子聞而笑曰:
虹蜺也,雲雾也,風雨也,四時也,此積氣之成乎天者也。
山岳也,河海也,金石也,火木也,此積形之成乎地者也。
知積氣也,知積塊也,奚謂不壞?
夫天地空中之一細物,有中之最鉅者。難終難窮,此固然矣;難測難識,此固然矣。
忧其壞者,誠為大遠;言其不壞者,亦為未是。
天地不得不壞,則會歸於壞。遇其壞時,奚為不忧哉?
子列子聞而笑曰:
言天地壞者亦謬,言天地不壞者亦謬。
壞與不壞,吾所不能知也!雖然,彼一也,此一也。
故生不知死,死不知生;來不知去,去不知來。
壞與不壞,吾何容心哉?
【道可得乎】
舜問乎烝曰:道可得而有乎?
曰:汝身非汝有也,汝何得有夫道?
舜曰:吾身非吾有,孰有之哉?
曰:是天地之委形也。
生非汝有,是天地之委和也。
性命非汝有,是天地之委順也。
孫子非汝有,是天地之委蜕也。
故,行不知所往,處不知所持,食不知所以。
天地強陽,氣也;又胡可得而有邪?
【宋人學盜】
齊之國氏大富,宋之嚮氏大貧;自宋之齊,請其術。
國氏告之曰:吾善為盗。始吾為盗也,一年而給,二年而足,三年大穰。自此以往,施及州闾。
嚮氏大喜,喻其為盗之言,而不喻其為盗之道。
遂逾垣鑿室,手目所及,亡不探也。
未及時,以赃穫罪,沒其先居之財。
嚮氏以國氏之謬己也,往而怨之。
國氏曰:若為盗若何? 嚮氏言其狀。
國氏曰:嘻!若失為盗之道至此乎?今將告若矣!
吾聞天有時,地有利。
吾盗天地之時利、雲雨之滂潤、山澤之產育。
以生吾禾,殖吾稼,築吾垣,建吾捨。
陸盗禽兽,水盗魚鳖,亡非盗也。
夫禾稼土木、禽兽魚鳖,皆天之所生,豈吾之所有?然吾盗天而亡殃。
夫金玉珍寶,谷帛財貨,人之所聚,豈天之所與?若盗之而穫罪,孰怨哉?
嚮氏大惑,以為國氏之重罔己也,過東郭先生問焉。
東郭先生曰:
若一身庸,非盗乎?
盗陰陽之和以成若生、載若形;況外物而非盗哉?
誠然,天地萬物不相離也;仞而有之,皆惑也。
國氏之盗,公道也故亡殃;若之盗,私心也故得罪。
有公私者亦盗也;亡公私者亦盗也。
公公私私,天地之德。知天地之德者,孰為盗邪?孰為不盗邪?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