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riday, May 28, 2021

瑜伽__斷見論

斷見論者

  謂如有一,若沙門、若婆羅門起如是見,立如是論

    乃至我有麁色四大所造之身住持未壞爾時有病有癰有箭

      若我死後斷壞無有爾時我善斷滅

      如是欲界諸天色界諸天若無色界空無邊處所攝乃至非想非非想處所攝。」

  廣說如經謂說七種斷見論者作如是計

 

問:何因緣故彼諸外道起如是見,立如是論

答:由教及理故

  教如前說

  理者。謂如有一,為性尋思乃至廣說

    彼如是思:「

      若我死後,復有身者應不作業而得果異熟

      若我體性,一切永無是則應無受業果異熟

      觀此二種理俱不可是故,起如是見,立如是論

        我身死已,斷壞無有猶如瓦石。

        若一破已,不可還合彼亦如是。」

    道理應知

 

今應問彼汝何所欲:「為蘊斷滅為我斷滅耶?」

    若言蘊斷滅者蘊體無常因果展轉,生起不絕而言斷滅不應道理

    若言我斷汝先所說:麁色四大所造之身有病有癰有箭

      欲界諸天色界諸天若無色界空無邊處所攝乃至非想非非想處所攝不應道理

    如是,若蘊斷滅故若我斷滅故皆不應理

是故此論非如理說

 


瑜伽__計我論

計我論者

  謂如有一,若沙門、若婆羅門起如是見,立如是論

    有我、薩埵、命者、生者有養育者、數取趣者如是等諦,實常住

  謂外道等作如是計

 

問:何故彼外道等,起如是見,立如是論

答:由教及理故

  教如前說

  理者謂如有一為性尋思為性觀察廣說如前

    由二種因故

      一先不思覺率爾而得有薩埵覺故

      二先已思覺得有作故

 

    彼如是思:若無我者。見於五事不應起於五,有我覺

      一見色形已唯應起於色形之覺不應起於薩埵之覺

      二見順苦樂行已唯應起於受覺不應起於勝劣薩埵之覺

      三見已立名者名相,應行已唯應起於想覺不應起於剎帝利

              婆羅門吠舍戍陀羅佛授德友等薩埵之覺

      四見作淨不淨相,應行已唯應起於行覺不應起於愚者、智者薩埵之覺

      五見於境界,識隨轉已唯應起於心覺不應起於我能見等薩埵之覺

    由如是先不思覺於此五事,唯起五種薩埵之覺

      非諸行覺是故先不思覺。

      見已,率爾而起有薩埵覺故如是決定,知有實我

 

    又彼如是思:「若無我者不應於諸行中,先起思覺,得有所作

      謂我以眼當見諸色正見諸色已見諸色或復起心我不當見

        如是等用皆由我覺行為先導

        如於眼見如是於耳鼻舌身意,應知亦爾

 

    又於善業造作,善業止息不善業造作,不善業止息

        如是等事皆由思覺為先方得作用應不可得

        如是等用唯於諸行不應道理

      由如是思,故說有我

 

我今問汝隨汝意答:「

    為即於所見事起薩埵覺為異於所見事起薩埵覺耶?」

    若即於所見事起薩埵覺者汝不應言「即於色等,計有薩埵計有我者,是顛倒覺」

    若異於所見事起薩埵覺者我有形量不應道理

      或有勝劣或剎帝利等或愚或智或能取彼色等境界不應道理

 

又汝何所欲,「為唯由此法,自體起此覺耶為亦由餘體,起此覺耶?」

  若唯由此法自體起此覺者即於所見起彼我覺不應說名為顛倒覺

  若亦由餘體起此覺者即一切境界各是一切境界覺因,故不應理

 

又汝何所欲,「於無情數有情覺於有情數無情覺於餘有情數餘有情覺為起?為不起耶?」

  若起者是即無情應是有情有情應是無情餘有情應是餘有情此不應理

  若不起者則非撥現量不應道理

 

又汝何所欲,「此薩埵覺,為取現量義為取比量義耶

  若取現量義者唯色等蘊是現量義我非現量義故不應理

  若取比量義者如愚稚等未能思度不應率爾起於我覺

 

又我今問汝隨汝意答:「如世間所作為以覺為因為以我為因?」

  若以覺為因者執我所作不應道理

  若以我為因者要先思覺,得有所作不應道理

 

又汝何所欲:「所作事因常無常耶

  若無常者此所作因體是變異執我有作,不應道理

  若是常者即無變異無變有作,不應道理

 

又汝何所欲:「為有動作之我能有所作為無動作之我有所作耶

  若有動作之我能有所作者是即常作不應復作

  若無動作之我有所作者無動作性而有所作不應道理

 

又汝何所欲:「為有因故我有所作為無因耶

  若有因者此我應由餘因策發,方有所作不應道理

  若無因者應一切時,作一切事不應道理

 

又汝何所欲:「此我為依自故能有所作為依他故能有所作?」

  若依自者此我自作老病死苦雜染等事不應道理

  若依他者計我所作,不應道理

 

又我今問汝隨汝意答:「為即於蘊施設有我為於諸蘊中為蘊外餘處為不屬蘊耶?」

  若即於蘊施設我者是我與蘊無有差別而計有我諦實常住不應道理

  若於諸蘊中者此我為常為無常耶

    若是常者常住之我,為諸苦樂之所損益不應道理

      若無損益起法非法不應道理

        若不生起法及非法應諸蘊身,畢竟不起

      又應不由功用,我常解脫

    若無常者離蘊體外,有生有滅相續流轉法不可得故不應理

      又於此滅壞後,於餘處不作而得有大過失故不應理

  若蘊外餘處者汝所計我應是無為不應道理

    若不屬蘊者我一切時,應無染污

    又我與身不應相屬此不應理

 

又汝何所欲,「所計之我為即見者等相?為離見者等相?」

  若即見者等相者為即於見等假立見者等相為離於見等別立見者等相

  若即於見等假立見者等相者則應見等是見者等

      而汝立我為見者等不應道理以見者等與見等相無差別故

  若離於見等別立見者等相者彼見等法為是我所成業為是我所執具

    若是我所成業者

      若如種子應是無常不應道理

      若言如陶師等假立丈夫此我應是無常應是假立而汝言是常是實不應道理

      若言如具神通假立丈夫此我亦應無常

      假立於諸所作隨意自在此亦如前不應道理

      若言如地應是無常

        又所計我無如地大顯了作業故不應理

        何以故世間地大所作業用顯了可得謂持萬物令不墜下我無是業顯了可得

      若如虛空應非實有唯於色無假立空故不應道理

        虛空雖是假有而有業用分明可得非所計我故不應理

          世間虛空所作業用分明可得者謂由虛空故得起往來屈伸等業

      是故見等是我所成業不應道理

    若是我所執具者

      若言如鎌如離鎌外餘物亦有能斷作用

        如是離見等外於餘物上見等業用不可得故不應道理

      若言如火則徒計於我不應道理

        何以故如世間火離能燒者亦自能燒故

  若言離見者等相別有我者則所計我相乖一切量不應道理

 

又我今問汝隨汝意答:「汝所計我為與染淨相應而有染淨為不與染淨相應而有染淨耶?」

  若與染淨相應而有染淨者

    於諸行中有疾疫災橫及彼止息順益可得即彼諸行雖無有我而說有染淨相應

    如於外物內身亦爾雖無有我染淨義成故汝計我不應道理

  若不與染淨相應而有染淨者離染淨相我有染淨不應道理

 

又我今問汝隨汝意答:「汝所計我,為與流轉相相應而有流轉為不與流轉相相應而有流轉及止息耶?」

  若與流轉相相應而有流轉及止息者

    於諸行中,有五種流轉相可得一有因二可生。三可滅四展轉相續生起五有變異

    若諸行中,此流轉相可得如於身芽河燈乘等

        流轉作用中,雖無有我即彼諸行得有流轉及與止息。何須計我

  若不與彼相相應而有流轉及止息者

    則所計我,無流轉相而有流轉止息不應道理

 

又我今問汝隨汝意答

  汝所計我為由境界所生若苦若樂、及由思業并由煩惱隨煩惱等之所變異

    說為受者作者及解脫者為不由彼變異說為受者等耶?」

  若由彼變異者是即諸行是受者作者及解脫者何須計我設是我者我應無常不應道理

  若不由彼變異者我無變異,而是受者作者及解脫者不應道理

 

又汝今應說自所欲:「為唯於我說為作者為亦於餘法說為作者?」

  若唯於我世間不應說:火為燒者,光為照者

    若亦於餘法即於見等諸根說為作者,徒分別我不應道理

 

又汝應說自意所欲:「為唯於我建立於我為亦於餘法建立於我?」

  若唯於我者世間不應於彼,假說士夫身呼為德友佛授等

  若亦於餘法者是則唯於諸行假說名我何須更執別有我耶

    何以故諸世間人,唯於假設士夫之身起有情,想立有情名,及說自他有差別故

 

又汝何所欲:「計我之見,為善為不善耶?」

  若是善者何為極愚癡人,深起我見不由方便,率爾而起能令眾生,怖畏解脫

    又能增長諸惡過失不應道理

  若不善者不應說正及非顛倒若是邪倒所計之我體是實有不應道理

 

又汝何所欲:「無我之見為善為不善耶?」

  若言是善於彼常住實有我上見無有我而是善性,非顛倒計不應道理

  若言不善而一切智者之所宣說精勤方便之所生起令諸眾生不怖解脫,

    能速證得白淨之果諸惡過失,如實對治不應道理

 

又汝意云何:「為即我性,自計有我為由我見耶?」

  若即我性自計有我者應一切時,無無我覺

    若由我見者雖無實我由我見力故,於諸行中,妄謂有我是故汝計定實有我,不應道理

    如是不覺為先而起彼覺故思覺為先,見有所作故

    於諸蘊中,假施設故

    由於彼相,安立為有故建立雜染及清淨故建立流轉及止息故

    假立受者作者解脫者故施設有作者故施設言說故施設見故

    計有實我皆不應理

 

又我今當說第一義我相:「所言我者唯於諸法,假立為有非實有我。」

  然此假我不可說言與彼諸法異不異性

  勿謂此我是實有體或彼諸法即我性相

  又此假我是無常相是非恒相非安保相是變壞相生起法相老病死相

  唯諸法相唯苦惱相故薄伽梵說

    苾芻當知於諸法中,假立有我此我無常無恒,不可安保是變壞法。」

  如是廣說由四因故。於諸行中,假設有我

      一為令世間言說易故

      二為欲隨順諸世間故

      三為欲斷除謂定無我諸怖畏故

      四為宣說自他成就功德成就過失令起決定信解心故

 

是故執有我論,非如理說

 


瑜伽__邊無邊論

邊無邊論者

  謂如有一,若沙門、若婆羅門

  依止世間諸靜慮故,於彼世間,住有邊想無邊想俱想不俱想廣說如經

    由此起如是見,立如是論

    世間有邊,世間無邊,世間亦有邊亦無邊,世間非有邊非無邊

 

  當知此中,已說因緣及能計者是中,

    若依斷邊際,求世邊時

        若憶念壞劫,於世間,起有邊想

        若憶念成劫,則於世間,起無邊想

    若依方域周廣,求世邊時

        若下過無間,更無所得上過第四靜慮,亦無所得傍一切處,不得邊際

        爾時,則於上下,起有邊想於傍處所,起無邊想

    若為治此執,但依異文,義無差別,則於世間,起非有邊非無邊想

 

今應問彼,汝何所欲:「從前壞劫以來,為更有世間生起為無起耶?」

  若言有者世間有邊,不應道理

  若言無者非世間住,念世間邊不應道理

  如是,彼來有故,彼來無故皆不應理

是故此論非如理說

 


瑜伽__害為正法論

害為正法論者

  謂如有一,若沙門、若婆羅門起如是見,立如是論

    若於彼祠中呪術為先,害諸生命若能祀者若所害者若諸助伴

      如是一切,皆得生天。」

 

問:何因緣故彼諸外道,起如是見,立如是論

答:此違理論諂誑所起不由觀察道理建立

    然於諍競惡劫起時諸婆羅門,違越古昔婆羅門法為欲食肉,妄起此計

 

又應問彼汝何所欲:「此呪術方,為是法自體為是非法自體?」

  若是法自體者離彼殺生不能感得自所愛果而能轉彼非法以為正法不應道理

  若是非法自體者自是不愛果法而能轉捨餘不愛果法者不應道理

  如是記已

  復有救言如世間毒呪術所攝,不能為害當知此呪術方,亦復如是

 

今應問彼汝何所欲;「如呪術方,能息外毒亦能息內貪瞋癡毒為不爾耶?」

  若能息者無處無時,無有一人貪瞋癡等靜息可得,故不中理

  若不能息者汝先所說如呪術方能息外毒亦能息除非法業」者不應道理

 

又汝何所欲:「此呪術方,為遍行耶不遍行耶?」

  若遍行者自所愛親,不先用祠不應道理

  若不遍者此呪功能,便非決定不應道理

 

又汝何所欲:「此呪功能,為唯能轉因,亦轉果耶?」

  若唯轉因者於果無能不應道理

  若亦轉果者應如轉變,即令羊等成可愛妙色

    然捨羊等身已,方取天身不應道理

 

又汝何所欲:「造呪術者為有力能及悲愍不?」

  若言有者離殺彼命不能將彼往生天上不應道理

  若言無者彼所造呪,能有所辦不應道理

  如是,由因故譬喻故不決定故於果無能故呪術者故不應道理

是故此論非如理說

 

我今當說非法之相

    若業,損他而不治現過,是名非法

  又若業,諸修道者,共知此業感不愛果

  又若業,一切智者,決定說為不善

  又若業,自所不欲

  又若業,染心所起

  又若業,待邪呪術,方備功驗

  又若業,自性無記

諸如是等,皆是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