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在等作者論者。
由如有一,或沙門、或婆羅門。起如是見,立如是論:
「凡諸世間,所有士夫補特伽羅,所受彼一切。
或以自在變化為因,或餘丈夫變化為因。」
諸如是等,謂說自在等不平等因論者。作如是計。
問:何因緣故,起如是見,立如是論?
答:由教及理。
教如前說。
理者。猶如有一,為性尋思,為性觀察。廣說如前。
彼由現見,於因果中,世間有情,不隨欲轉,故作此計。
所以者何。
現見世間有情,
於彼因時,欲修淨業。不遂本欲,反更為惡。
於彼果時,願生善趣樂世界中。不遂本欲,墮惡趣等。
意謂受樂不遂所欲,反受諸苦。
由見此故,彼作是思:
「世間諸物,必應別有作者生者,及變化者,為彼物父。謂自在天,或復其餘。」
今當問彼,汝何所欲?
嗢拕南曰。功能無體性。攝不攝相違。有用及無用。為因成過失。
「自在天等,變化功能,為用業方便為因?為無因耶?」
若用業方便為因者,唯此功能用業方便為因,非餘世間。不應道理。
若無因者,唯此功能,無因而有,非世間物。不應道理。
又汝何所欲:「此大自在,為墮世間攝?為不攝耶?」
若言攝者。此大自在,則同世法,而能遍生世間。不應道理。
若不攝者。則是解脫,而言能生世間。不應道理。
又汝何所欲:「為有用故變生世間?為無用耶?」
若有用者,則於彼用無有自在,而於世間有自在者。不應道理。
若無用者,無有所須,而生世間。不應道理。
又汝何所欲:「此所出生,為唯大自在為因?為亦取餘為因耶?」
若唯大自在為因者。
是則若時有大自在,是時則有出生。
若時有出生,是時則有大自在,而言出生用大自在為因者。不應道理。
若言亦取餘為因者。此唯取樂欲為因,為除樂欲,更取餘為因。
若唯取樂欲為因者。此樂欲,為唯取大自在為因?為亦取餘為因耶?
若唯取大自在為因者。
若時有大自在,是時則有樂欲。
若時有樂欲,是時則有大自在。便應無始,常有出生。此亦不應道理。
若言亦取餘為因者。此因不可得故。不應道理。
又於彼欲無有自在,而言於世間物有自在者。不應道理。
如是,由功用故,攝不攝故,有用無用故,為因性故。皆不應理。
是故此論非如理說。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